《谷艳春〈福寿绵长 富贵平安〉赏析》_传统_山水_艺术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8:37 点击次数:157# 《谷艳春〈福寿绵长 富贵平安〉赏析》
在艺术的长河中,国画以其独特的审美与文化内涵,承载着创作者对世界的感悟与对观者的美好期许。谷艳春的这幅《福寿绵长 富贵平安》,便是这样一幅蕴含深厚意蕴、兼具艺术美感与文化价值的山水佳作,从题材、技法、意境等多维度,展现出传统国画的独特魅力与当代创作者的艺术匠心。
谷艳春,号道慈居士,是当代画坛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艺术家。她于1947年出生,自幼便沉浸在艺术氛围之中,对传统绘画的热爱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深厚。在长期的艺术探索过程中,她广泛临摹历代名家作品,无论是工笔重彩的细腻严谨,还是写意水墨的豪放洒脱,均有深入钻研,这为她奠定了扎实的绘画功底。
谷艳春的艺术生涯成果丰硕。她是美协会员、荣誉理事,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会员。这些身份不仅是对她艺术地位的认可,更是她艺术追求的见证。多年来,她在各类大赛中屡获殊荣,如2011年在“第二届海峡两岸荷花诗书画”大赛中,其作品被评为荷花艺术奖,并被收入《中国诗书画大全》;2012年在首届“六艺杯”全国书画大赛北京大型邀请展中获金奖,还被授予“中华六艺传承艺术家”荣誉称号,作品编入《龙腾盛世·全国书画名家珍品典藏》一书,并被主办单位永久收藏 ;2014年被中国书画家资质评审委员会、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评为“中国画坛百杰”。此外,她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,用国画支援地震灾区贫困人群,其诸多书画作品被多个单位永久收藏。
展开剩余81%谷艳春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,融合了传统与创新。她在继承中国传统国画笔墨技法的基础上,大胆融入现代审美观念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。她的作品既有传统国画的韵味与意境,又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,在表现形式与思想内涵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。
## 一、题材寓意:传统祝福的诗意承载
“福寿绵长 富贵平安”,单从标题,便可知这幅作品聚焦于传统吉祥文化的表达。在中国文化语境里,“福、寿、富、贵、安”是人们亘古追求的美好愿景,是渗透在日常与精神世界的朴素理想。
山水题材成为传递这类祝福的绝佳载体,源于山水国画“以形媚道”的传统——自然山水不仅是视觉审美对象,更被赋予道德、哲学与吉祥寓意。画中的山水元素,如红日、青山、苍松、流泉,皆可对应解读:红日象征朝气、希望与福运普照;层峦叠嶂的青山寓意基业稳固、寿禄恒长;苍松代表坚韧长寿,是“寿”文化的经典符号;潺潺流泉暗含财源广进、灵动生趣,呼应“富贵”之盼;而整幅画营造的宁静祥和氛围,恰是“平安”意境的直观呈现。谷艳春借山水之形,将抽象的祝福转化为可观、可感的视觉语言,让传统吉祥文化以艺术姿态走进观者心灵。
## 二、技法解析:传统笔墨的当代演绎
### (一)设色:红与青的视觉交响
画面以鲜明的红色为主色调,点染于山林之间,形成“万山红遍”的视觉冲击。这种红色并非单一平涂,而是通过墨色打底、赭石铺垫、朱砂与曙红叠加的技法,让红色层次丰富、浓淡相宜——深者如烈焰燃烧,浅者似云霞映日,既保留传统国画“随类赋彩”的写意性,又融入现代审美对色彩张力的追求。青色(或淡墨青色)的山石、松树,则作为红色的补色与底色存在,冷色调的沉稳中和了红色的热烈,使画面在视觉冲突中达成平衡,暗合中国传统“阴阳调和”的哲学观。
### (二)构图:高远深远的空间营造
遵循传统山水“三远法”(高远、深远、平远 ),这幅作品以“高远”立骨——主峰巍峨,层峦叠嶂由近及远、由浓及淡,制造出“仰观宇宙之大”的视觉纵深感;又以“深远”拓展层次,山间云雾缭绕、泉流隐现,让观者视线可穿透画面,感知山水背后的无尽空间。这种构图并非简单复刻古制,而是结合现代审美对画面节奏感的要求,通过红色植被的“点”状分布、山石轮廓的“线”性勾勒、云雾留白的“面”式铺陈,构建出点线面交织的现代构成感,使传统构图技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### (三)笔墨:写意与写实的融合
谷艳春在笔墨运用上,兼顾写意的洒脱与写实的精微。山石皴法融合斧劈皴与披麻皴的特点,既用硬朗笔触刻画出山石的棱角与质感(写实性),又通过墨色皴擦营造出山石的浑厚气韵(写意性);红色植被以大笔触点厾而成,看似随性却暗含书法笔意,每一笔的提按转折、浓淡干湿,都传递着创作者的情绪与功力;松树的描绘则更显精微,松针以细笔勾勒,层次分明,与粗放的山石、植被形成“工写结合”的对比,丰富了画面的笔墨语言层次。
## 三、意境营造:精神世界的山水栖居
国画的核心价值,在于“意境”的传递——这幅作品通过山水元素的组合与笔墨的渲染,构建出三重意境:
其一,自然之境。红日、青山、松涛、流泉,还原了山水自然的本真样貌,让观者直观感受大自然的雄浑与生机,唤起对自然美的共鸣;
其二,人文之境。“福寿绵长 富贵平安”的题跋,将自然山水与人文祝福联结,使画面超越单纯的风景描绘,成为承载文化符号与精神诉求的载体,让观者在审美中获得心灵慰藉;
其三,哲思之境。画中红色的热烈与青色的沉静、山石的厚重与云雾的空灵、笔触的粗放与精微,暗含“阴阳相生”“虚实相济”的哲学思考,引导观者在审美之余,体会中国传统文化“对立统一”的深层智慧。这种意境的叠加,让作品不再是平面的绘画,而是可居、可游、可思的精神空间,实现了艺术作品“畅神”“启智”的传统功能。
## 四、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
在当代艺术生态中,谷艳春的这幅作品具有双重价值:
从艺术传承看,它坚守国画传统技法与文化基因,以山水为媒介,延续了“诗书画印”一体、“托物言志”“寓情于景”的文人画传统,让年轻观众有机会通过作品触摸国画千年文脉;
从时代表达看,它以传统吉祥题材回应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——在快节奏、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,“福寿绵长 富贵平安”的朴素祈愿,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回望,也是对当下心灵焦虑的温柔抚慰。作品用艺术的方式,搭建起传统与现代、文化与生活的桥梁,让国画从博物馆与学术语境中走出,成为贴近大众精神需求的审美载体。
## 五、创作者的艺术观投射
透过作品,可管窥谷艳春的艺术追求:她既深耕传统,研习山水国画的笔墨技法与文化内涵,又立足当代,思考如何让传统题材与语言对接现代审美。在《福寿绵长 富贵平安》中,没有刻意追求“创新”的标新立异,而是以“守正”为基,通过对传统技法的精研、对吉祥寓意的当代转化,展现出一种“温和的创新”——这种创新,不是对传统的割裂,而是在理解、传承基础上的自然生长,体现出创作者对国画“变与不变”的深刻认知:不变的是文化根脉与审美精神,可变的是表达形式与时代语境的适配。
## 结语:一幅画的文化温度
谷艳春的《福寿绵长 富贵平安》,本质上是一场文化与艺术的对话、传统与现代的握手。它以山水为纸、笔墨为言,书写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,也诠释着国画艺术在当代的鲜活生命力。当观者驻足画前,无论是被红色山林的视觉冲击吸引,还是因“福寿平安”的祝福触动,或是对笔墨技法、山水意境产生审美共鸣,都是这幅作品文化温度的传递与延伸。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,这样扎根传统、关照人心的作品,恰似山水间的一湾清泉,既润泽着传统文化的土壤,也为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清凉与慰藉,让我们看到国画艺术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与无尽可能。
发布于:陕西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