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主席问王稼祥:应定都何处?答:南京太靠东南,西安有点偏西

栏目分类毛主席问王稼祥:应定都何处?答:南京太靠东南,西安有点偏西

你的位置:如何投诉bob > 新闻动态 >

毛主席问王稼祥:应定都何处?答:南京太靠东南,西安有点偏西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3:17    点击次数:74

1949年9月,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成员共同决定,将国家首都设在北平,并正式将北平更名为北京。

10月1日,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告:“从今天起,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诞生!我们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,成为国家的主人!”

早在同年年初,毛主席与王稼祥在西柏坡一间简陋土房内开会时,就曾深入探讨了关于选择国家首都的问题。

毛主席对王稼祥说:“全国即将解放,咱们得商量下首都设在哪儿。你有什么好主意,说来听听。”

王稼祥似乎早已料到主席会这么问,他自信满满地说:“南京太偏南,西安又太西,我觉得北平最合适。”

听完对方的话,主席朗声大笑起来:“真是想法一致啊,英雄所见略同嘛!”

起初,中共中央打算把哈尔滨设为首都,而非北平。这个决定与后来的选择大相径庭,但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确定了北平为首都。

哈尔滨是我党最早解放且当时最安全的大都市,它工业基础雄厚,且紧邻苏联。考虑到与苏联的亲密关系,定都哈尔滨便于建国后获取其援助。

因此,中共中央当时把哈尔滨设为“特别市”,东北局按中央要求,在哈尔滨筹备新中国成立事宜,打算以此地为政治基地,并计划迁移党中央至此。

由于东北战局恶化,国民党大批增兵,加上当地土匪与国民党暗中联手,疯狂报复我军民,社会动荡加剧。因此,将哈尔滨定为首都的计划被迫取消。

辽沈战役胜利后,全国的解放已成定局,只是迟早的事。因此,选择国家首都的议题再次被摆上了重要议程。

以前中央考虑过哈尔滨,但随着解放战争即将全胜,更多历史悠久的城市获解放,选择增多,中央开始考虑西安、北平、南京等多个城市。

当时北平未解放,中央有人对定都存有争议,因此首都之选尚未尘埃落定。不过,毛主席心中最中意的仍然是北平。

或许因为毛主席有意将首都设于北平,他才支持聂荣臻主张和平解放北平。但首都选址还需一人定夺,那就是王稼祥。

会议结束后,王稼祥抽空去探望了老朋友毛泽东,两人相聚叙旧,共享温馨时光。

在毛泽东简朴的小屋里,两位老友重逢畅聊。毛泽东对王稼祥说:“全国快解放了,中央为选都城头疼,南京、西安、北平都在考虑。你是行家,咱们该选哪儿?”

王稼祥思考了一会儿,说:“选南京为首都挺好的,因为国民党之前就在那,破坏小,民生、工业等设施都齐全,建都后基本不用重建。”

他抽了口烟接着说:“不过南京也有大问题,它是国民党的老地方,解放后反动派残渣余孽很难马上清除,这可能会给我党带来长久的麻烦。”

最重要的是,南京位置太偏东南,海军力量薄弱,建都那里易受海上攻击,对新中国政权来说非常危险,极不安全。

主席认真听着,不时点头,随后问道:“西安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呢?”

“西安现在算西边了。”王稼祥说,“中国领土跟古代大不同,古时西安在边界,可历史一变,它就不再是守卫中国大门的地方了。”

王稼祥急忙插话道:“主席,我觉得北平作为首都挺合适的。”

毛主席一听,顿时来了兴趣,又递给王稼祥一支烟,笑着说道:“稼祥啊,赶紧跟我说说,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。”

王稼祥接过烟,慢条斯理地说:“北平是座历史悠久的古都,连接东北和关内,地理位置关键,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,那是不言而喻的。”

北京靠近苏联这位老大哥和友好邻邦蒙古,方便我们与苏联交流,还能避免战争威胁。同时,它离海也不远,安全系数非常高。

主席猛地掐灭烟头,站起身拍着王稼祥的肩,爽朗大笑:“稼祥,你的想法跟我不谋而合,我们党来自人民,定都北平最合适了。”

1948年底就提出目标:要和平解放北平。我们的根基是人民,得团结工人和劳苦大众。北平这样的城市,才适合作为我们的首都。

1949年1月,遵照中央命令,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但不发起攻击,全力以赴进行最后的工作,力求以和平方式解放这座古城。

中央明确要求,必须竭尽全力争取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,力求北平和平解放,确保这座古都完好无损。

1949年1月,经过我党军事和政治的持续努力,爱国将领傅作义最终顺应民心,宣布接受和平改编,决定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。

解放军接管北平时,北平人民热烈欢迎,载歌载舞。整个城市完好无损,一砖一瓦都保持原样,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未受任何破坏。

得知北平安然无恙的消息,主席感慨地说:“这都是人民的功劳,他们的力量真是强大无比。”

接着,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表示:“中央希望未来能在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,并决定把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。”

叶帅向主席汇报,北平和平解放后,众多爱国民主人士都坚决站在我党这边,盼望我党能在北平成立新中国政府。

其实,新中国选择北京作为首都的决定在党内已基本确定,只是尚未对外正式宣布这一消息。

很明显,选择北平作为都城,是顺应了广大老百姓的心意,这是大家共同的期盼。

随后,中央决定迁往北平,中共中央入驻标志着新中国准备以北平为都的重要进程,用实际行动向各界表明,北平将成为新中国的首都。

各机关准备就绪后,毛主席率领一支由二十多辆汽车构成的车队,声势浩大地驶向西柏坡至北平的途中。

车队因路途崎岖,未能在预定时间到达保定,赶在天黑前到了唐县。考虑到安全,他们决定在附近的村子里找地方过夜。

第二天清晨,车队早早离开了村子。抵达保定时,许多热情的群众围了上来。卫士长想让车队加速,保障首长安全,却被主席制止:“别开太快,伤到群众就不好了。”

主席边说着边向围观的群众挥手打招呼,在大家热烈的欢呼声中,车队慢慢驶离了保定城。

1949年9月,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,决定北京为新中国首都。有代表提议,既然北平成了首都,是不是该改个名?

南京曾是国民政府的都城,有人提议要不要给南京改个名字?但这个问题其实值得深思。

1949年10月1日,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上郑重宣布:“从今天起,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诞生了!”

在雄壮的国歌奏响时,中国那面耀眼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,场面庄重而神圣。

国民党残余势力仍不死心,多次挑衅新中国政权,妄图利用他们在大陆所剩不多的空军力量,给新中国首都制造混乱。

然而,北京特殊的地理优势与国内战局现状,让国民党空军难以施展。这充分展现了主席和王稼祥在选择首都时的远见卓识与周密考虑。

#深度好文计划#